希望小鎮在1850年代的掏金潮中因為被人發現沙中含有金沙的關係吸引不少人來此地掏金、所以希望鎮也曾經繁榮熱鬧過唷!金沙掏盡後如今只是一個人口八百人左右的小鎮、這次經過這個小鎮停留時間真的很短主要是過境解手,所以實在沒時間好好了解這個小鎮、但其實小鎮大概也就是一眼望去可以看完的大小、真的也不大就是了啦!希望小鎮也是一號公路接五號公路的起點也正是通往洛磯山脈的起點、接下來就要趕500多公里的路程囉!
《以下轉自維基百科》
霍普一帶原為斯托洛原住民族的地域,該族早於八千至一萬年前便已於此處定居。到了1808年,代表西北公司探索落磯山脈以西地域的西門·菲沙沿後來以他命名的菲沙河南下至現霍普所在,成為記錄中首位抵達此處的歐裔人。然而,菲沙認為此河道不適合作皮毛交易運輸線之用,西北公司和後來與其合併的哈德遜灣公司在往後年間亦因此一直沒有在此設立皮毛交易站,並繼續沿用哥倫比亞河上的溫哥華堡(即今華盛頓州溫哥華)作其北美西岸總部。
隨著英國和美國於1846年簽署《俄勒岡條約》,北緯49度以南的地域正式歸美國管轄,哈德遜灣公司亦無法繼續有效操控溫哥華堡。該公司高層占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遂於1847年決定沿菲沙河峽谷修建另一條運輸線通往內陸,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初在現耶魯所在設立耶魯堡交易站。然而,這條菲沙峽谷運輸線的地勢險峻,促使哈德遜灣公司另覓通往內陸的走廊,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末在現霍普所在另立霍普堡(Fort Hope)交易站。此交易站的名稱意譯為「希望堡」,反映公司當時希望從霍普堡通往內陸的走廊環境會較菲沙峽谷運輸線理想。隨著哈德遜灣公司轉用新運輸線,霍普堡亦取代耶魯堡成為該公司通往內陸沿途的主要物流分發點。
菲沙峽谷淘金潮於1850年代中期展開後,英國政府於1858年設立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霍普堡亦成為該殖民地的一部分。淘金潮吸引大批民眾湧到菲沙河谷,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政府遂於1859年正式劃下霍普堡鎮址,並改善連接霍普堡和英屬哥倫比亞內陸的道路。
|
瀰漫著霧氣的小鎮、感覺好像沉默之丘的場景,在廣大的加拿大國土中希望小鎮看起來似乎沒有甚麼人氣、導遊戲稱它沒有希望的小鎮,我覺得應該說它是一個失落的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