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自維基百科》
霍普一帶原為斯托洛原住民族的地域,該族早於八千至一萬年前便已於此處定居。到了1808年,代表西北公司探索落磯山脈以西地域的西門·菲沙沿後來以他命名的菲沙河南下至現霍普所在,成為記錄中首位抵達此處的歐裔人。然而,菲沙認為此河道不適合作皮毛交易運輸線之用,西北公司和後來與其合併的哈德遜灣公司在往後年間亦因此一直沒有在此設立皮毛交易站,並繼續沿用哥倫比亞河上的溫哥華堡(即今華盛頓州溫哥華)作其北美西岸總部。
隨著英國和美國於1846年簽署《俄勒岡條約》,北緯49度以南的地域正式歸美國管轄,哈德遜灣公司亦無法繼續有效操控溫哥華堡。該公司高層占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遂於1847年決定沿菲沙河峽谷修建另一條運輸線通往內陸,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初在現耶魯所在設立耶魯堡交易站。然而,這條菲沙峽谷運輸線的地勢險峻,促使哈德遜灣公司另覓通往內陸的走廊,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末在現霍普所在另立霍普堡(Fort Hope)交易站。此交易站的名稱意譯為「希望堡」,反映公司當時希望從霍普堡通往內陸的走廊環境會較菲沙峽谷運輸線理想。隨著哈德遜灣公司轉用新運輸線,霍普堡亦取代耶魯堡成為該公司通往內陸沿途的主要物流分發點。
菲沙峽谷淘金潮於1850年代中期展開後,英國政府於1858年設立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霍普堡亦成為該殖民地的一部分。淘金潮吸引大批民眾湧到菲沙河谷,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政府遂於1859年正式劃下霍普堡鎮址,並改善連接霍普堡和英屬哥倫比亞內陸的道路。
霍普一帶原為斯托洛原住民族的地域,該族早於八千至一萬年前便已於此處定居。到了1808年,代表西北公司探索落磯山脈以西地域的西門·菲沙沿後來以他命名的菲沙河南下至現霍普所在,成為記錄中首位抵達此處的歐裔人。然而,菲沙認為此河道不適合作皮毛交易運輸線之用,西北公司和後來與其合併的哈德遜灣公司在往後年間亦因此一直沒有在此設立皮毛交易站,並繼續沿用哥倫比亞河上的溫哥華堡(即今華盛頓州溫哥華)作其北美西岸總部。
隨著英國和美國於1846年簽署《俄勒岡條約》,北緯49度以南的地域正式歸美國管轄,哈德遜灣公司亦無法繼續有效操控溫哥華堡。該公司高層占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遂於1847年決定沿菲沙河峽谷修建另一條運輸線通往內陸,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初在現耶魯所在設立耶魯堡交易站。然而,這條菲沙峽谷運輸線的地勢險峻,促使哈德遜灣公司另覓通往內陸的走廊,而該公司亦於1848年末在現霍普所在另立霍普堡(Fort Hope)交易站。此交易站的名稱意譯為「希望堡」,反映公司當時希望從霍普堡通往內陸的走廊環境會較菲沙峽谷運輸線理想。隨著哈德遜灣公司轉用新運輸線,霍普堡亦取代耶魯堡成為該公司通往內陸沿途的主要物流分發點。
菲沙峽谷淘金潮於1850年代中期展開後,英國政府於1858年設立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霍普堡亦成為該殖民地的一部分。淘金潮吸引大批民眾湧到菲沙河谷,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政府遂於1859年正式劃下霍普堡鎮址,並改善連接霍普堡和英屬哥倫比亞內陸的道路。
瀰漫著霧氣的小鎮、感覺好像沉默之丘的場景,在廣大的加拿大國土中希望小鎮看起來似乎沒有甚麼人氣、導遊戲稱它沒有希望的小鎮,我覺得應該說它是一個失落的小鎮。 |
小鎮上最大的十字路口、卻沒有什麼人煙的感覺、來往的車輛也是稀稀落落的、冷冷的11月更顯得落寞。 |
雖然小但這樣的景色也讓人覺得很舒服、沒有城市的喧囂很難想像1850年代是怎樣的景象。 |
阿母很嗨、還跟我說不太想來、明明一整路他看到雪很興奮....還說不要下雪不然都看不到美景。 |
希望鎮的招牌當然要拍一下囉! |
拿相機的宿命就是要做攝影師。 |
溫哥華也是很大的木材及皮毛交易中心、不知道這圖騰的意思是不是想表達這意思呢? |
老鷹腳下似乎有一條魚?不知是否是鮭魚? |
這應該是狼吧? |
這灰熊的表情有一點滑稽、感覺很像台灣殺豬公時候豬的表情只差含一個水果...。 |
希望車站旁的公園很漂亮、雖然是小小的城鎮但是維護得很整潔廁所也很乾淨。 |
滿地的黃葉。 |
這樣的一個城鎮竟然有著日式的庭園造景!不愧是多種族融合的國度。 |
拍照的當時並沒有注意到上面有著北緯49'22'度、東經121'29'的標示、在打這篇遊記的時候上維基百科看、才知道維基百科中有提到「英國和美國於1846年簽署《俄勒岡條約》,北緯49度以南的地域正式歸美國管轄,哈德遜灣公司亦無法繼續有效操控溫哥華堡,等等......@#%$^^&**」,所以上面的數字是有歷史意義的唷! |
一路上的會看到一個人在打籃球的標示!(誤) |
贊啦!
回覆刪除